早上
雒燏每天大概在6:00左右起床,这源于他规律的生物钟,过了这个点就再也睡不着了。晚上10:30之前一定会躺进被窝,书本是他最好的催眠剂。
起床洗漱后,早饭不是一天的开始,撸猫才是。雒燏家的猫名叫雪儿,是只乖巧的蓝猫,自从儿子去美国读书后,这只猫就成了他和爱人的伴侣,早上出门前,喂猫是必修课。
▲雒燏的猫,是朋友送的,养了半年多了。刚开始,雒燏给她取名雪球,后来觉得猫的性格像大家闺秀,就为其改名雪儿。雪儿听话懂事,就连吃东西的样子,都很文静,喜欢撒娇卖萌,也特别粘人,这给雒燏和爱人带来了很多快乐,让他们感受到了陪伴的温暖。
七点出门,七点二十就到学校了。到学校后,雒燏开始吃早餐,他的早餐基本都是在学校解决,他不太喜欢花费大把时间来做早饭,让早晨因时太过忙碌而兵荒马乱。
▲雒燏每天去车库开车的时候,周围的车都还在,他调侃说自己还是比较“勤奋”的。
▲到学校后,一碗小米稀饭,一个鸡蛋,一碟小菜是雒燏的早餐,他几乎每天都这样吃。
音乐指挥这个职业,离普通人的生活仿佛很远,给人以高冷的感觉,而雒燏本身,却是个和蔼可亲特别温和之人,无论是对同事还是对学生,他都很暖。
▲7:50分的时候,雒燏来到了办公室,他喜欢喝茶,春夏喝绿茶,秋冬喝红茶,一杯香茗,让他的早晨格外惬意、满足。
▲办公桌侧面墙上挂着一排排画像,有音乐家的,有合唱团的,浓郁的艺术氛围包裹着整个办公室。
8:00,雒燏打开自己的电脑开始工作。他现在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:带着自己创建的“逸翠之声”交响管乐团排练,并受邀参加各种比赛与访问。
▲电脑的开机画面是雒燏带着乐团在日本京都管乐节上的一张照片。“逸翠之声”交响管乐团成立于2010年9月,国内外大型专场演出达三十余次,可演奏80余首中外优秀管乐作品,并连续举办八届“逸翠之声交响管乐音乐会”。
作为指挥过30余场交响管乐音乐会的指挥,看总谱是雒燏每天的必修功课。一串串跳跃的音符,在雒燏眼里,如诗如画,美不胜收,他陶醉其中,一看就是两个小时。
▲雒燏看乐谱的时候,特别专注,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,只剩他和音符以及脑海中流淌着的曲子。
▲看曲谱的过程中,为了加深记忆,雒燏带起耳机开始一遍遍听曲子,并用笔做记录,他习惯于为排练做极为充分的准备。
10:00,雒燏开启自己的休息模式:看新闻。他关注的版块除了时事热点外,就是和专业有关的消息。
▲看新闻是雒燏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,他期望通过这个窗口了解社会的变化。
休息了半个小时后,雒燏开始回归工作。每场演出会的方案都是他亲自策划的,他甚至做好了2020年的方案,为未来两年做好了规划。
▲在“乐团工作文本”文件夹里,上课课件,各年度音乐会节目单、音乐会方案,成长记录等均被分类保存。
▲另一个文件夹里,雒燏的这张照片宣告着2006年他被收录为《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》。
中午
雒燏的午餐基本也是在学校吃,他说学校的饭菜味道不错,他吃习惯了,觉得挺好。
雒燏是榆林绥德人,陕北有句顺口溜,“米脂的婆姨,绥德的汉,清涧的石板,瓦窑堡的碳。”绥德的男人代表着帅气硬朗而又踏实能干,雒燏无疑印证了这一说法。身高一米八的他,在音乐指挥界引人瞩目,像是一道伟岸的风景。
陕北人是喜欢吃面的,雒燏也特别喜欢吃面,但近年来为了维持体型,他已开始午餐坚持吃米饭、菜。
▲12:30到学校食堂,雒燏点了一份米饭套餐,西蓝花、豆干、香菇,营养搭配也是他现在所注重的。
吃完饭后13:00,雒燏开始在学校周边散步,他喜欢漫无目的地走着,不思考,只是看看天,看看树,看看草,与大自然亲密接触。
▲雒燏在学校西门外的小径上来回徘徊,他喜欢冬日的午后,既不过于清冷,又不会觉得燥热。
下午
今天心情好,雒燏多走了一会儿,往常他还会在13:30的时候,在办公室午休半个小时。
14:00,雒燏回到办公室,开始整理上一期的排练总结。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雒燏很注重排练后的总结。每次排练完,他都会先整理自己想到的问题,他称其为“反思”。
▲这是雒燏整理问题的笔记本,他喜欢用笔把想到的东西记述下来,电脑也可以,但是手写仿佛思路更清晰,也更能加深他的思考。
整理的同时,雒燏也会观看以往音乐会的视频,避免千篇一律的题材或风格,力求不断创新音乐会作品。
▲雒燏观看以往音乐会的视频,很多视频他都看了不下几十遍,但是每次看又有新的发现。
15:50,乐团排练开始,学生们和往常一样,专注而认真。这个连续八年参加陕西省春芽杯比赛的乐团,曾出访俄罗斯、澳大利亚、德国、奥地利等国交流演出,并在2014年获得维也纳国际器乐节金奖;2017年参加法国普罗旺斯国际管乐节中收获赞誉。
▲这是奥地利国际器乐节比赛颁奖晚会时留存的一张照片,对学生们来讲,这样的机会难得而珍贵,他们也因此而自豪。
▲学校每周二、每周四下午都会排练,同学们很喜欢参加雒燏老师的排练。
“往前每上一个台阶,就要更加兢兢业业,用态度去匹配才华”,这是雒燏自己的信条,同时,他也这样教导学生。
▲每一个孩子都很认真,文化课之外,这样的排练给到他们的是放松。
18:00,排练结束了,雒燏回到了办公室,他的工作也算是完成了。在别人看来单调的一天,他却乐在其中。他说:“艺术之路是一场孤独之旅,要想站在台上,就得耐得住住寂寞来钻研。”
从办公室走出来,外面地是湿的,原来不知不觉已下过一场小雨。雒燏打算走着回家,雨后的空气中莫名夹杂着别样的离愁,这让他想起了远在美国的儿子。
▲地上湿漉漉的,行人不多,他快步走着,想着晚上回家给儿子打个电话。
经过一个饭店门口,他停下了脚步,打电话问过爱人后,知晓对方加班,他打算就在这家店解决晚饭。
▲还是点了一份米饭套餐,和学校的饭菜看着很像,雒燏有点开心。
晚上
19:00,雒燏回到了家。迎接他的是雪儿,他一边爱抚着雪儿,一边又给雪儿加了点食物。对他而言,雪儿的意义已不单纯是只猫那么简单,更像是孩子。
▲雪儿饭量不错,欢快地吃着,雒燏一边看她吃,一边问她在家好不好。
他给儿子发了个微信问是否在忙,儿子告诉他想和他视频,他赶紧坐到书桌前拿起了平板。
▲视频的时候,雒燏满脸是笑,他知道孩子忙,基本只在周末联系儿子,但有时也会忍不住思念之情,主动联系儿子。
雒燏的儿子传承了父亲对音乐的喜爱,钢琴、小号都玩得特别好不说,成绩也特别优秀,现在在斯沃斯摩尔学院攻读理科。
雒燏知道儿子学业压力大,但是也无法帮上什么忙。很多时候,视频聊会儿天后,儿子会坐在钢琴前演奏,他和爱人在屏幕这边静静看着,这种交流真实而灵动,就像儿子坐在自己跟前弹奏似的。
▲孩子每周都会主动和雒燏以及爱人联系两三次,他也同样思念着父母,每次弹奏时,他都以最好的状态展现着自己,告诉父母自己很好,让他们放心。
“世界上最高最纯洁的欢乐,莫过于欣赏艺术,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传达出来的艺术。”这是《傅雷家书》中的一句话,雒燏对这句话的理解极为深刻,每当孩子弹奏时,他都难抑兴奋之情。
周边认识的人谈到雒燏的儿子,都啧啧称赞,很多父母更是来找他取经。他对此大多是笑笑,于他而言,孩子只是走了自己该走的路。如果真要说有什么秘诀,那就是要尊重孩子,让孩子有自我表达的空间,同时,身体力行地去熏陶、影响孩子。
雒燏的每一天,都让他觉得无比有意义,“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,而是无聊。”我喜欢现在这样的生活,和孩子一起努力,去学习,去拥抱最好的时光。